这时的青花瓷图案多扁椭圆形菊花纹样,其葫芦形叶纹不像元代层多而规矩,风格较柔浑豪放,常见的为松竹梅、竹石芭蕉和缠枝花纹,也有牡丹、莲花、菊花、茶花及灵芝纹及如意头形云肩与变形莲瓣等。其中,或空白或绘以团花。隔断篱笆的园景极其新颖,有宽阔的蕉叶、奔放的龙纹及草书“福”、“寿”等字,笔意流畅,再衬以较为白润肥腴的釉面,时代特点鲜明而。
永乐青花纹饰除传统的龙凤纹配以长脚如意云纹或器里壁同元代一样凸印龙纹外,还有园景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鸟、婴戏、胡人歌舞、锦纹、海水江牙以及西亚的阿拉伯文和缠枝莲纹等装饰。其用笔或粗或细,着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使纹饰层次清晰。但因研料不细,线条的纹理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浓重处则凝聚成黑色锡光,成为永乐、宣德时青花的典型色调。这时还将进口料与国产料(浙料)合用,前者浓,后者淡,以淡色绘水波,浓色绘青龙,构成色泽鲜明的对比图案,如官窑款的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盘。单以国产料施浅彩,在浅淡晕散和浓艳的黑蓝中微含紫色,为宣德后期产品的特点。宣德青花的纹饰题材比较丰富,以龙凤纹为多,有海水龙、云龙、穿花龙,或白地青花,或青水白龙,龙又有三、四、五爪,再辅以汹涌澎湃的海水,生动活泼。此外,还有折枝或缠枝莲、菊、牡丹、牵牛、灵芝、荷莲、萱草、枇杷、松竹梅、团龙、云凤、穿花凤、蟠螭、夔龙衔灵芝(摩羯)、海兽等纹饰。
永乐器造型清秀典雅,宣德器相对浑厚,两朝也有同类的造型和纹饰,如玉壶春瓶、梅瓶、绶带耳扁腹葫芦式瓶、花浇、执壶、折沿盆、烛台、鸡心碗、杯 (大、中、小 )、高足碗、卧足碗、大盘、罐、鼎、炉等等。其花浇形式则大同小异,主要区别于鋬柄与纹饰,永乐器为龙形柄,纹饰纤细清秀,无款;宣德器为带形把手,纹饰豪放,有款。八方烛台,宣德时器体均较永乐时的厚重。永乐青花器的新造型有扁腹绶带耳葫芦瓶、蒜头口绶带扁壶、双系小口罐、四系扁罐、轴头罐、漏斗、执壶、三系竹节柄壶、葵花式洗、大鼎炉等。永乐青花器的釉面洁白光润;宣德青花器的釉面青白或呈现桔皱纹,富有时代特色。
宣德青花瓷较多新样,如石榴式尊、兽耳四方折角八棱瓶、贯耳瓶、盒、匜、豆、盂、爵、花盆、文具、笔管、龙柄凤首流壶、天球、梅瓶、龙缸、罐、出戟盖罐、炉、钵、花瓶、厚胎大碗与骰盔等。此时所制的大盘比永乐时多。有一种86厘米之特大盘,绘以九龙海水,为其中之。景德镇御器厂遗址也曾出土了各式瓶、盆、缸、盘,大器很多,弥补了传世品之缺。中型器以收口、折沿与菱花口为常见,在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 750件宣德青花器中就占50%以上,只有2件书款。
永乐青花瓷中写款少,仅有压手杯署款识于器里中心,并以图案花纹围绕。其形制有三种:器中心篆书“永乐年制”,外绘鸳鸯环绕;或绘双狮滚球,年款则写于球心;青花单线圈内绘团花,花心书写四字款。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存压手杯 4件,器形纹饰相同,内有款识为三花一鸳鸯者,系所藏 120件永乐青花器中的。还有采用青花或金彩图记为款者,仅见 4字篆书,为景德镇明代御器厂制瓷署皇帝年号官款之始。
宣德青花瓷则写款多,有所谓“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多为6字、少有4字与篆书。有的款识写于盖里与器内底或器里中心,有的书于器物外口边或器里口,均6 字横书,肩部的为4字或6字横款。写于器底面的多见,6字为“大明宣德年制”,4字为“宣德年造”。
1973年与1987年,景德镇御器厂遗址先后出土大量成化官窑残碎瓷器,以青花瓷数量多。其中,有仿宣德时的松竹梅、双狮戏球、麒麟、海水异兽等纹饰的盘、碗及灵芝纹或飞龙的罐等,器形大小不同。成化时期的小型器皿以盘、碗、杯、碟、高足杯为,胎薄体轻,造型秀丽,纹饰多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极为工细利落。所绘花鸟、并蒂莲、秋葵、九秋、莲池鸳鸯、水藻、螭龙、摩羯、云气楼阁、高人逸士等,生动飘逸,佛教的十字宝杵、梵文经语书体流畅。其修胎薄如卵壳的三秋花蝶杯,器里可映见外壁纹饰,实为一代之奇。
弘治时期
此期御器厂时而间断停烧,故弘治官窑青花瓷遗物量少,以盘、碗为多,瓶、尊、罐类少见。从器形、纹饰到色彩,都是继承成化时的风格。以“平等青”色料为主,一般色泽更趋浅淡,亦有色显浓深,釉色青亮中闪灰或泛白。纹饰线条尤为纤弱,以云龙、莲塘游龙较多,还有月影梅花、三友、鱼藻、海马、海螺、八怪、狮子牡丹、鹤鹿、高士访友。诗句书法亦用作装饰。习见“大明弘治年制” 6 字楷款。
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制型:制型、釉色、纹饰既有明朝遗风,也清朝特征,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制型单调,年夜盘闪现双层底。早明是筒状炉,顺治爲钵式炉。
清代各个时期青花瓷器的特征大全
2.工艺:粗糙不建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景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中足高而内底低,只要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初期呈色灰暗,顺治初期冶艳收紫。顺治时少数爲酱心,康熙时继绝,雍正时便少,以后则不见。
清代各个时期青花瓷器的特征大全
5.纹饰:明朝适意花草、云龙纹多。清朝青花瓷上山川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肥削小巧石。画花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皆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全国尽皆春”。或“梧桐叶落,全国皆春”。一般借有写“红叶传书疑,寄与痴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年夜清顺治年制,也有年夜明顺治年制,多是窑工有抗清豪情所致。祭器多干收编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假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乾隆时期的青花瓷(1736——1795年)
1.制型:瓷胎薄薄兼有,方式应有尽有。有日用器、陈设品、纸墨笔砚、祭奠用品,借有印盒、小瓶等。
2.工艺:比康熙时有所打破,有粉彩转心瓶,青花五孔双活环瓶。嘉庆时有活环,但有搭釉景象,乾隆时皆无搭釉,双环活络。年夜件器,不变形,工整,薄薄平均,成型线条僵硬,不及雍正时平宁。
3.胎釉:坚致细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细莹润,光芒好,部门仿康熙浆白釉。民窑有灰青釉。
4.青花:后期担负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机械,不及雍正斑斓,但图象清楚,呈色不变。浆白釉,康熙细,乾隆粗。乾隆色陈,康熙青灰。浆胎青花,重量沉、有开片,乾隆仿康熙,釉面不服整,有桔皮纹。借有小巧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
5.纹饰:民窑繁复。后期开初以凶祥图案爲首要图案,如百鹿、灵芝、团形篆书寿字和山川、风景等。
6.款识:篆书款删多,楷书款加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乾隆与嘉庆时期青花的比拟:
1.制型:乾隆沉浮工整,薄的也平均。嘉庆薄重蠢笨。
2.工艺:乾隆详实,考究建胎,圆足,露胎未几。嘉庆粗糙,不考究建胎,足滚圆少,尖状多,露胎也多。
3.胎釉:乾隆胎量坚致细稀,釉色细白亮光。嘉庆胎量粗松量沉,白中闪青,亮光度差。
4.青花:乾隆光芒光耀杂实。嘉庆灰暗,色不不变。
5.纹饰:乾隆绘画工巧、题材仿古多。嘉庆绘画粗糙、题材凶祥图案多。
总之,嘉庆以后,经济式微,青花衰退,粉彩删多。光绪时,青花一度恶化。按照清宫档案,光绪婚配时,烧制很多仿康熙的青花瓷。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记载:“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粗者”。
常德保真交易青花瓷器正规
更新时间:2023-09-06 04:53:34